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
VIP专免

3.0 文字搬运工 2023-10-12 14 4 17.32KB 12 页 7金币
侵权投诉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该论述之内核直接指向了“新文科建设”。新时代,新文
科建设需要立足中国化、世界化、时代化,借此持续、系
统提升中国文科学术和教育事业的软实力、创造力、教化
力。2018 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建设,引发了学界的普遍
关注,讨论声日益密集。现有研究为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
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文本材料,文章将针对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进路等进行探讨。
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
作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共同话题和集体行动,新时代
的新文科建设既要致力于组建学科共生体和学科集成体,
打造基于“学科集成”的文科新形态,也要克服和超越
“旧文科”的既有据点,构建全面激发文科“潜能”的学
科功能体。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工作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
出发,推动文科事业历史性重生和系统性变革,使之对中
国社会、文化、经济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同时,要认
识到新文科是相关学科门类、多元学科功能等交融而生的
有机体,唯有跨界融合和功能互联,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
新文科的建设内涵,使之更具变革力和生命力。
1.搭建基于“学科集成”的文科新形态。新时代的新
文科建设是对“人文学科危机”的应对之举。在建设实践
中,首要任务是打造基于“学科集成”的文科新形态,让
新文科不断提升对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变革力。第一,新文
科建设要体现全球思维、突出世界意识、彰显竞争精神,
在与世界开展文明交流和文化对话中,不断增进对人类共
同福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读,并借此构建起
具有国际水平、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文科集合
体”。第二,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要注重对学科内部知
识、不同学科知识的借鉴和融合,在互动中生成新的学科
领域、创造不同学科兼容的知识体系,让彼此之间相互吸
收养分,不断为新文科建设提供驱动力。第三,新文科建
设需以“面向世界、跨界联动、打通经脉”为原,在学
科交流、学术交流中,持续扩大新文科的学科广和学科
,为文科事业的发展累积更多有力支撑点。
2.构建基于“学科价值”的文科学科网络。统文科
科本概念与理论、方法难度
广,学者囿自身学科的界,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
力研习,知识流动性被降低。与统文科相,新文科的
“新”,首体现在理更新和制度改善方面。在构筑各
类文科与的学科联动机破除传统文科建设瓶颈
中,需要通学科间的多终端通联、信息智慧汇通,构
建起基于“学科价值”的文科学科网络。第一,新时代的
新文科将学科价值视作内核,通人文社科知识体系的集
成,为育新文科体系和重构学科系统充足准备。第二,
新时代的新文科在面,既要化新文科建设式和
,也要通学科要调整学科构,建起基
于“学科价值”的文科网络,让文科学科形态和学科价值
益彰。第三,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始终以人文性、
性、意性为性,虽然涉及非自然性、术性、
物质性,但后者都表征考虑到国内正在发
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变革,新文科建设首先完成了科学
定位——始终坚守着价值导航性、人文归属性和生
性,在元中持续释放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科潜能、彰
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科价值
3.组建“求知+育人+服务”的学科有机体。新文科
建设是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坚守强调
弘扬中国气、展中国力、彰显中国特中提升意识
形态贡献力。当今,任国家、社会和民族,为了维系
力和凝聚力,激发其活力和生命力,要维护其
摘要: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该论述之内核直接指向了“新文科建设”。新时代,新文科建设需要立足中国化、世界化、时代化,借此持续、系统提升中国文科学术和教育事业的软实力、创造力、教化力。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建设,引发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讨论声日益密集。现有研究为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文本材料,文章将针对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进路等进行探讨。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作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共同话题和集体行动,新时代的新文科建设既要致力于组建学科共生体和学科集成体,打造基于“学科...

展开>> 收起<<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学习体会.docx

共12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文字搬运工 分类:热门专题 价格:7金币 属性:12 页 大小:17.32KB 格式:docx 时间:2023-1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