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
VIP专免

3.0 公文宝典 2023-08-19 16 4 16.51KB 12 页 8金币
侵权投诉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群
体极化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在虚拟
空间的重要存在方式。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等技术推动下
他们因喜好一致、价值观相似或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看法
倾向相同而形成对内高度共识、对外极度排斥的网络群体
在这个聚集群体中,当成员围绕某一热点话题或事件展开
讨论和交流时,集体意见会朝着某个立场相似的观点严重
聚集,出现“一边倒”的现象,直至最后产生极端言论和
极化行为。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念尚未完全
成型,在互联网社群中,他们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和思想
“带偏”,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而这可能会危及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深入分析和探索大学生网络群
体极化的主要成因、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破解大学生
网络群体极化负面影响的引导策略,规避大学生网络群体
极化的潜在风险,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成因
1.现实样态:圈层封闭性造成交流区隔。圈层封闭性
是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样态,表现出封闭性、层级
性、局限性等特点,会阻隔内部信息外流与外部信息输入
其一,圈层封闭促使形成“信息茧房”。大学生网络圈层
有明确的文化边界,不同的圈层内会形成独特的圈层文化
圈层文化的同质性和单一性很容易导致大学生陷入“信息
茧房”中,处于圈层内的大学生长期循环接触碎片化的同
质信息,使得他们失去了接触多元信息和新鲜事物的机会
逐渐从“全面的人”变成“单向度的人”。其二,高度聚
集引发“回音室效应”。在一个封闭的圈层系统内,单一
的文化、信息、观念经反复传播而不断
大,从而形成并化“回音室效应”。长此
,处于封闭圈层内的大学生容易失个人思
至会出现与现实社会
的现象。其,圈层分化导致网络空间“巴尔干化”。
网络社会形成的一个个大学生群体在身群体聚集的
同时排斥其他群体,进而会出现多个大学生网络群体并存
但又彼割 裂 的 “ 空 ” 形,形成网络空间“巴尔干
化”的分局面。这形引发了网络空间的分
严重隔了大学生间信息的与交流。,圈层
的封闭性阻了大学生全面识不断变化的社会,容易使
大学生陷入信息了网络群体极化的形成。
2.价值取向:偏好排他性导致认同壁垒。其一,网络
圈层互斥。大学生网络圈层内部有很高的和向心
表现出极的排他性,因此高校
文化圈层可能会被大学生网络群体圈层阻隔,最
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困难。与此同时,不同大学生网络
间的交流和断。处于不同圈层的大学生为
身圈层文化,会最大限度圈层内部的
可度和话大对其他圈层的排斥性
各类异质圈层在不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共识和
同。其二,议程选择固化。高校大学生教育原本
想、信念、人等全方
面引导进行网络议程设置此影响大
学生对教育议程议题的态度和看法。是,大学生网络圈
层中的个体是在“偏好”的基础上选择收自己感兴
题,同时地忽视题,这议程源头
成了圈层,网络冲突加剧。网络
会使高校大学生全过程育人出现网络“
网络成为灰色地带”。群体极化的排他性使得大
学生受限于身同质化圈层而自娱自乐,易导致不同圈层
摘要: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在虚拟空间的重要存在方式。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等技术推动下他们因喜好一致、价值观相似或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看法倾向相同而形成对内高度共识、对外极度排斥的网络群体在这个聚集群体中,当成员围绕某一热点话题或事件展开讨论和交流时,集体意见会朝着某个立场相似的观点严重聚集,出现“一边倒”的现象,直至最后产生极端言论和极化行为。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型,在互联网社群中,他们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和思想“带偏”,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而这可能会危及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深入分析和探索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

展开>> 收起<<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docx

共12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公文宝典 分类:公文大全 价格:8金币 属性:12 页 大小:16.51KB 格式:docx 时间:2023-08-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